9月17号,当飞机即将飞离北京时,我那时以为,摆在我面前的将会是幸福而多姿多彩的留学生活,但事实上我错了。来到匹兹堡,恰是其最美丽的季节,天的蓝,云的白,似乎都是如此的纯净,而行走在校园里,空气清凉,随处可见的草坪上落叶缤纷,更是让我满心的欢喜。慢慢地,当我着手去办银行卡,电话卡,打电话给客服开通网,电,气的时候,我才怀疑,我以前学的是英语吗?为什么我什么都听不懂呢?在美国的英语,大多数人讲话绝对比VOA常速还快,VOA播音员的发音往往经过训练,极其标准,而大多数人讲英语不可能这么英语,但还不仅如此,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听到美国英语,还可以听到爱尔兰英语,印度英语,日本英语,当然,还有我们的中国英语,有时口音非常严重,你会觉得你完全在听一种英语以外的语言。我有过一段时间完全被击溃了自信,听不懂,也因此不敢说,说了别人也一脸茫然,这种郁闷是极为难受的。另一个问题是: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似乎变得不太爱说话,和国内的同学在一起时更是只说中文。但这样怎么能够真正提高英语吗?难道我想在美国学习两年,依然操着塑料英语回国吗?我扪心自问。我知道我不能这样。所以,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并每天都坚持学习。不管是扫大街,还是门卫,都能流利的说英语,都是我很好的老师,慢慢的觉得语言障碍消融了很多,平时和室友讲话,和好友打电话,也尽量用英语会话,一点都不再觉得别扭。
另一个方面,在美国作为访问学者,经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碰撞,我才慢慢来想学习的意义,教育的意义。我今天在实验室的时候,导师问我明天还做不做胰岛分离,我回答了一句:Yeah,I can do it!当时导师正一边写论文,一边问我,听到我的回答,他就停下来打字,转身看着我说:No,你不要说你可以做,你要告诉我,你到底是想做,还是不想做。你一定要告诉我,你想做什么!我顿时语塞,在国内接受教育20余年,我几乎很少想过我到底想做什么,我根本不明白我真正想做什么,并真正投入进去去做。在实验室中午与大家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曾和一个从国内过来,在美国定居的华人交流,他和我感慨:如果我的孩子上哈佛大学上到半途要退学,他要么被我打断他的腿,从此不要认我做父亲,要么给我安安稳稳读完大学。我想这种心态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声。我们的整个文化很少支持独立思考和发展,很少支持批判性思维,很少支持创新。而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是为了考大学,找到好工作,但是会发现,到了大学,我们对学习越来越不主动,越来越没兴趣,越来越觉得是种压迫,对啊,我们都是为了好工作才学习,才考试的。我们有多少人会觉得学习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愿意去探索,愿意去投入到研究当中而不是顶着发论文的压力,顶着升职的压力呢?我们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安下心来学习和科研,而不觉得茫然呢?我自己也没有答案,我觉得我自己也需要重新开始,重新调整,唯希望一切都还不晚。
我曾在微信的朋友圈里看到一篇文章《告诉孩子,这就是“贵族精神”》,第一句话就让我感触颇深:你一定要学会做饭,这与伺候人无关,在爱你的人都不在身边的时候,你能够善待自己。生活在美国,远离故土,远离家人,远离众多的朋友,独立生存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国内的时候,什么事都有父母操心,有老师管理,来到这边,一切要自己负责。如何自我管理,这才是真正的挑战。我们来到匹兹堡大学的一个同学就写到:如果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来到美国大学就是自己受罪,除了完成实验室的工作,还要自己做饭,购置食物,修理东西,整理家务,处理账单,你不再仅仅是学生,而是一个独立生活的成年人。我也曾和实验室的人交谈过,他们初中的课程就有如何做饭,如何修理凳子,而这对我们来讲完全是陌生的。我们的教育里,父母经常包办所有的家务,告诉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但是生活,如果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成绩再优秀,也是一个“残疾”的人,这样如何能够走远呢。
行走在美国,经历非常多的思维和文化冲突,在转折过程中,有过不适应,甚至现在都还在适应当中,我曾经以为出国留学是非常美妙的事,但事实击碎了所有的幻想,这只是新的开始,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经历新的考验,新的学习。回首这一段时光,要谢谢我们敬爱的张校长做出决定选送八年制同学出国留学,要谢谢我们湘雅医学院领导辛勤奔波于各大学之间洽谈项目,要谢谢我们医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全力支持,真诚地感谢您们,愿我们再回国时,在深入感受中西文化差异后,吸取精华,带回来新的思维,新的力量,回报母校,回报湘雅,为百年湘雅再续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