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出现了无数次的是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江水,忘不了的是飞架于滔滔江水之上的大桥----在江城武汉长大的我抹不去的是关于长江、关于桥的记忆。或许是因为在桥上来来回回地走过了童年时光,亦或是因为桥本身的风格和文化,桥之于我,是一种烙印,一种符号。

儿时的我走在江畔边,总会惊叹于那横渡长江的大桥,她身上散发着淡淡的古典气息,车辆和火车同时依靠她的臂膀越过天然的屏障,长大后,我知道了她的名字--武汉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毛主席给她的高度评价。她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否认的,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于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她象征着新中国正在崛起的昂扬姿态。那被江水拍打着的桥墩,向我们娓娓道来她的故事。

她本应是中苏两国友好交流的结晶,却因两国关系的破裂,成了一个似乎要被抛弃的孩子。然而,中国老一辈的建桥专家和工人们怀揣着满满的报国热情,没有放弃我们的桥梁之梦。他们凭借自己的才智和毅力,在图纸中寻找思路,在寒江中扎下根基,终于,迎来了新中国桥梁史上的第一抹曙光。

自此,中国的土地上活跃起桥的倩影,一座一座,联系起被自然割裂开的空间,缩短了天然的距离,也渐渐推动着发展的时代车轮前行。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而后,又接连有了武汉长江二桥、武汉长江三桥,等等。现在,武汉不再只有租界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构成的江汉路步行街,有着人工河流环绕的楚河汉街步行街成为了武汉的又一地标;武汉的仲夏已鲜有老少在家门前摆上竹床扇着竹扇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在冷气吹拂的众多商场和地铁站中散步闲聊的景象……桥的发展推动着城市的进步,桥用自己的双眼见证着城市的成长,城市提供桥梁生根发芽的土壤,桥文化和城市文化相互交融,共生共存。

透过桥本身又是什么呢?她的背后是领导者们的时代选择和发展战略,她的背后是默默耕耘的建桥骨干们的满腔热血。一代又一代的老前辈们,心怀祖国,在这片生育养育华夏子孙的土地上挥洒着青春的汗水,散发自己的光和热。是谁,在边疆的大漠中挺立成一棵棵坚定的白杨?是谁,在荒芜的海岛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是谁,在第一时间赶赴救灾现场勇担重任?是谁,在寒冷的冬季为百姓送去温暖?又是谁,带领着衣衫褴褛的旧中国褪去长袍马褂换上活力四射的时代新装?我想,这个答案就在我们心里。是他,是她,是我们身边真是存在的一个个爱国志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正确领导下,我们中国已经走向了时代的前台,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采。

欣喜之余我们不能忘记,时代的浪潮永不止息,桥的故事还将继续。桥不仅联系起此岸彼岸,还架起现在通向未来的路。我们大学生作为新生力量,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重任,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持建造我们的复兴强国之桥。爱国志士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强调了少年之于强国的重要性--“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学生青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我们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延续桥的传奇。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让自己拥有一双能人巧匠的手呢?不禁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广大青年提出的几点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作为医学生,我们一定不会忘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我们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技能,因此在学习上要下苦功。更需要我们重视的是道德的培养,修生养性,所谓“正本清源”,道德作为源泉,有崇高的道德作为沃土才能哺育出参天大树。作为医生更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就像美国医生特鲁多的那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一样,对待病人我们更要用心去温暖和照顾。而现在我们正处于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把握好人生的罗盘,才不会让生命之舟迷失在茫茫海洋。医学生以为人类的健康做贡献为志向,志向再高远也要时刻关注脚下,踏踏实实做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摒弃浮躁,潜心研学,踏实做人。能够做到这些,才不失为合格的筑桥人、筑梦者。

桥的文化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上绵延了几千年。桥,是一种建筑,用自己的身躯克服屏障。桥,是一种烙印,镌刻着时代的痕迹。桥,是一种象征,孕育着传承了千百年的中国精神。今朝,我们要用双手铺设一架通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大桥,做优秀筑桥者,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延续中国的辉煌。

上一篇:暖心:患者无法回家 医生护士亲手给病人做月饼

下一篇:“爱党爱国”主题征文

版权所有 永兴集团app - 永兴集团app最新版  

办公室电话

电话:0731-82650001  网址:xysm.csu.edu.cn
湘ICP备05005659号-1 湘教QS3-200505-0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