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 湘雅各二级学院、附属医院官网 职称
会议时间 2024年10月 会议位置
学院

近日,湘雅科研团队取得了多项突破。敲黑板!一起看看2024年10月的科研成果吧~

以下成果根据湘雅各二级学院、附属医院官网等整理。

张志辉团队在心血管领域顶刊发表原创性研究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张志辉教授团队联合广东省人民医院何鹏程/刘远辉教授团队、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段重阳教授团队在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欧洲心脏杂志,2023IF = 37.6,中科院一区TOP)发表题为“Gestational diabetes and fut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ssociations by sex-specific genetic data(妊娠糖尿病与未来心血管疾病:基于性别特异性遗传数据的关联)”的原创性论文。

女性心血管疾病是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生育因素作为女性特有的风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密切相关。妊娠糖尿病是女性妊娠期最常见的代谢紊乱,全球患病率为1.8%至31%。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有妊娠糖尿病史女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但目前尚不清楚妊娠糖尿病的遗传基础是否会导致女性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本研究利用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的性别特异性遗传数据,通过连锁不平衡回归分析确认了妊娠糖尿病与既往妊娠女性心血管事件、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外周血管疾病之间的遗传正相关性。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发现妊娠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与冠状动脉疾病风险之间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且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重要的是,通过贝叶斯共定位分析和工具变量分层分析,提示妊娠糖尿病的遗传基础有助于女性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的遗传易感性,而非妊娠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疾病共享遗传责任。这一发现为预防和治疗有妊娠糖尿病史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为通过改变心脏代谢危险因素预防有妊娠糖尿病病史女性未来冠状动脉疾病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湘雅中西医协同医工交叉团队在《ACS Nano》发表中药复方组分配伍水凝胶体系

近日,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医工交叉团队原创成果“Small molecule hydrogels loading small molecule drugs from Chinese medicine for enhanced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源自中药的小分子水凝胶负载小分子药物用于改善创伤性脑损伤治疗)”在Nature指数期刊《ACS Nano(美国化学学会·纳米)》(中科院1区Top期刊,IF 15.8)以“原创论著”形式在线发表。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组分中药是在遵循中药方剂配伍理论的前提下、立足于中医药理论、由有效组分配伍而成的现代中药复方。基于此,中西医协同医工交叉团队不断深入研究组分中药组装体,创新性的研制“中药复方组分配伍”水凝胶体系。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4c09097

黎志宏、许浩东团队在AI驱动的新抗原识别和免疫肽组学分析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肿瘤模型与个体化诊治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诊疗装备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黎志宏教授、许浩东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免疫组学交叉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ImmuneApp for HLA-I epitope prediction and immunopeptidome analysis)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7)发表。

针对HLA分子多态性高、新抗原免疫原性比率低和免疫肽组学分析困难等问题,黎志宏课题组发布了可解释性人工智能模型ImmuneApp,一个基于海量HLA结合配体训练的深度学习平台,它能够预测HLA-I类抗原呈递、评估新表位的免疫原性,并提供更精确的免疫肽组学分析。ImmuneApp能够提取有效的pHLA复合物信息嵌入,并识别pHLA结合的关键残基。基于免疫配体的AI模型,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发了免疫肽组学反卷积算法,对216个多等位基因免疫肽组学样本进行了系统分析,鉴定出100多个HLA-1分子呈递的83万多个配体信息。利用深度迁移学习技术,研究团队构建了免疫原性预测器ImmuneApp-Neo,它在预测新表位的免疫原性方面优于现有的方法。ImmuneApp在多个免疫肽组学数据集上的应用展示了其实用性,将为基于新抗原的个性化免疫治疗和新型疫苗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周智广团队发现1型糖尿病进展与缓解的新机制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周智广、李霞、赵斌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TGF-β介导TIGIT+ Treg与CD226+CD8+ T细胞间互作调控1型糖尿病的进展与缓解”(TGF-β-mediated crosstalk between TIGIT+ Tregs and CD226+CD8+ T cells in the progression and remission of type 1 diabetes)的研究论文(IF:14.7),该研究揭示了一个调控T1D疾病进展与缓解的全新机制:TIGIT+ Treg-TGF-β-CD226+CD8+ T细胞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变化在T1D进展中起重要作用,靶向CD226可以抑制胰岛炎局部免疫细胞的失衡,进而遏制T1D的进展。

IMG_256

该研究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结合人群队列验证,分析了正常人、新发、蜜月期及蜜月期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样本,揭示了与“蜜月期”密切相关的两群特异性免疫细胞亚群——免疫抑制能力较强的TIGIT+Tregs和细胞杀伤作用较强的CD226+CD8+ T细胞。重要的是,在T1D患者和小鼠模型中,TIGIT+ Treg细胞与胰岛β细胞破坏存在显著的保护性负相关,而CD226+CD8+ T细胞则与病变进程正相关。通过机器学习模型证实了其对T1D患者胰岛β细胞的衰竭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提示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机制上,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先前未知的免疫细胞新亚群的动态相互作用,即TIGIT+Treg-TGF-β-CD226+CD8+ T,TIGIT+Tregs可以通过TGF-β信号通路抑制CD226+CD8+ T细胞的活化和功能,从而触发免疫耐受重建。在T1D小鼠模型中,应用抗-CD226单克隆抗体治疗成功逆转了高血糖并减缓了疾病进展。总之,这些发现揭示了一个先前未知的免疫细胞新亚群的动态相互作用,即TIGIT+Treg-TGF-β-CD226+CD8+ T,该作用轴不仅调控免疫环境的稳态,还为T1D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靶点。

龚朝建、曾朝阳、熊炜团队发表头颈鳞癌发病新机制高水平论文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龚朝建副教授联合基础医学院曾朝阳教授、熊炜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中科院分区Q1, IF=14.7)上发表了掲示头颈鳞癌发病新机制的基础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通过编码环状RNA circE7,下调免疫检查点分子Galectin-9的表达,促进头颈部鳞癌免疫逃逸,并基于该发现提出了TIM-3 (Galectin-9在T细胞上的受体)单抗与现有PD-1单抗联合使用提高头颈鳞癌免疫治疗效果的新思路。

此外,该团队还利用空间转录组和空间代谢组学平台,解析了槟榔相关口腔鳞癌发病新机制,并发现槟榔相关口腔鳞癌具有以多胺代谢异常为代表的代谢重编程现象,后者可能在促进肿瘤发生和免疫逃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先进科学)》(中科院分区Q1,影响因子:14.3)上。

陶永光团队揭示肺腺癌铁死亡向自噬转换的新机制

近日,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肿瘤研究所陶永光研究员与张彬副教授在自噬权威期刊Autophagy《自噬》(IF=14.6)发表题为USP13 facilitates a ferroptosis-to-autophagy switch by activation of the NFE2L2/NRF2-SQSTM1/p62-KEAP1 axis dependent on the KRAS signaling pathway(USP13通过NFE2L2/NRF2-SQSTM1/p62-KEAP1轴并依赖于KRAS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铁死亡向自噬转换)的原创性研究论文。

细胞命运之间的相互交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近年研究热和前沿。自噬是溶酶体调控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参与细胞应激,促进细胞存活或死亡,铁死亡最初被描述为一种不依赖自噬、非凋亡经铁离子调控的细胞死亡,但这两种调节性细胞死亡相互影响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揭示了KRAS(肉瘤病毒癌基因)突变的肺腺癌细胞自噬和铁死亡之间的转换机制,强调了去泛素化酶USP13在KRAS突变型肺腺癌铁死亡与自噬转换中的重要性,并表明靶向USP13以促进自噬向铁死亡转换可能是治疗KRAS突变型肺腺癌的潜在策略。

原文链接: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548627.2024.2410619#abstract

王晖、陈攀团队和向波团队在发表“焦亡在正常生理和疾病状态下调控机制及临床展望”的研究综述

近日,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王晖主任医师、陈攀副研究员和芙蓉实验室向波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中科院一区,IF=40.8)发表了题为“Pyroptosis in health and disease: mechanisms, regulation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焦亡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调控与临床展望)”的研究综述。

该综述从临床角度探讨了焦亡目前面临的困境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科学家开发针对焦亡的新型药物提供线索。焦亡在疾病中的作用是复杂的,虽然脓毒症等炎症性疾病与不可控的焦亡有关,但焦亡诱导的强效免疫反应可以作为抗肿瘤治疗的治疗靶点。因此,该综述全面回顾焦亡在疾病中的作用对于进一步的研究和从实验室到床边的临床转化至关重要。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焦亡在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焦亡的发展历史、典型、非典型、caspase 3/8和颗粒酶介导的分子机制,以及焦亡在健康和多种疾病中的调节作用。此外,还介绍了应用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和传统药物调节焦亡的最新治疗策略。

陈1

原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38/s41392-024-01958-2

王晖、周钰娟团队发表“癌症中的异常糖基化:分子功能和治疗潜力”的研究综述

近日,由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王晖主任医师、周钰娟副主任医师作为通讯作者在《Cancer Communications》(中科院一区,IF=20.1)期刊发表了题为“Altered glycosylation in cancer: molecular function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癌症中的异常糖基化:分子功能和治疗潜力)”的综述文章。

糖基化修饰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结构多样性以及在RNA上的糖基化形式,特别强调了糖基化修饰在肿瘤转移、免疫逃逸、代谢重编程、铁死亡和肿瘤细胞衰老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凸显了糖基化在癌症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性。此外,本综述还总结了糖基化修饰相关的肿瘤诊断标记物,并探讨了糖基化修饰在癌症治疗及多药耐药性中的应用前景。这些发现揭示了糖基化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提升癌症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彭1

原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02/cac2.12610

个体化医学研讨会暨第四届卫生健康创新与转化管理论坛在海口举行

10月12日至13日,“个体化医学研讨会暨第四届卫生健康创新与转化管理论坛”在海口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南大学、个体化诊疗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芙蓉实验室主办,中国技术交易所、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卫生健康青年创新中心、北大医学科创中心、海口市健康委员会和湖南省老年医学学会联合主办,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承办,旨在推动个体化医学的发展,探讨卫生健康领域的创新与转化管理,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贡献力量。本次会议上,个体化诊疗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芙蓉实验室特邀嘉宾介绍了个体化医学的最新进展和一系列代表性成果。从多组学技术的普及到精准医疗方案的制定,从新药研发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创新,我国在个体化医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本次论坛上,个体化诊疗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芙蓉实验室联合中国技术交易所、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及北大医学科创中心发布了2024年度“医学创新转化优质服务机构”遴选结果。这一开创性工作有利于推动医学成果的快速转化,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论坛发布了《中国研究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概论》,阐述了中国研究型医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管理实践和经验,为医院管理者、科研人员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下一篇:湘雅2024年9月成果一览

版权所有 永兴集团app - 永兴集团app最新版  

办公室电话

电话:0731-82650001  网址:xysm.csu.edu.cn
湘ICP备05005659号-1 湘教QS3-200505-000204